征信知识:个人征信如“经济身份证”,关键要素你掌握多少?
个人征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旦失信影响很大,以下这些个人征信科普知识,大家一定要牢记哦!
一、什么是征信?
征信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及持牌机构记录的“经济档案”,涵盖借贷、还款、公共缴费等信用行为,形成个人信用报告。如同您的“经济身份证”!贷款、信用卡审批等都需要征信报告。记录良好,有助于快速获得贷款、信用卡,享受低利率;记录不好,不利于获得贷款、信用卡,利率可能较高。
二、如何查询征信?
1、线上自助版
官网申请:认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进"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24小时内会收到验证码。
银行APP:多家银行支持手机查(搜索“征信”),操作跟查账单差不多。
提醒:线上查的简版报告,和线下详版内容会有差异。
2、线下渠道
柜台办理:带身份证去央行网点或指定银行
自助机查询:部分银行有信用报告自助打印机
银行智能柜员机:工行/建行等部分网点已开通
三、征信一年查多少次合适?
个人征信查询分为两种情况:机构查询和个人查询。
1、自己查:建议每年1-2次足够了,就当信用体检。
2、机构查询:贷款审批类记录每月别超4次,全年最好控制在10次以内(不同银行有差异)
重点提醒:当申请信用卡和贷款时,每申请一次都会查询一次征信情况,以此来评估放贷的风险性。当征信查询多了,就会对信用评分造成影响,容易导致评分不足而拒贷。
四、征信记录多久更新一次?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对于个人征信的更新一般为一月一次; 但是具体更新时间则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商业银行上报数据时间;一个是人行收到数据后的更新时间。所以相关记录可能在1-2个月之间更新完成。
而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是5年,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开始计算;如果超过5年的,征信机构应当删除不良信息。
法律依据:
1、根据《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 第6条规定,商业银行应该及时向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报送个人信用信息。每个月由商业银行系统采集到个人信用信息后再上报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上报时间可能是一个月一次,特殊情况可能是2个月一次。
2、按照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工作流程,一般是收到各个机构上报的数据后,在1-2个月内上传数据到系统。
3、《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三章征信业务规则第十六条: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在不良信息保存期限内,信息主体可以对不良信息作出说明,征信机构应当予以记载。
五、如何保护个人征信?
定期查询:每年至少查询一次个人征信报告,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发现信用报告有错误,及时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分中心)或业务发生机构提出异议并要求更正。
及时还款:按时还款是维护信用的重要途径,无论是银行贷款、信用卡还款,还是其他各类债务,都应确保按时足额还款。
避免逾期:逾期记录会对个人信用产生严重影响,在办理各类业务时,要确保自己具备按时还款的能力。
合理消费:过度消费会导致信用压力增大,不利于个人信用维护,在消费过程中,要量力而行,避免过度透支。
温馨提醒:那些宣称可以洗白征信的小广告,都是骗人。付费铲单、专业洗白这些都是不法分子利用征信记录骗钱。征信系统的数据修改、删除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及操作流程。
本期关于“个人征信关键信息”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记住,良好的信用是通往成功之路的重要基石,希望大家都能珍惜并维护好自己的信用记录!
写到最后:很多家庭购房后,已经掏空了钱包,面对预算不足的业主,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办理装修贷,来解决装修资金不足的问题。如若大家有装修贷问题,可私信小编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