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存越久越亏可能正在成为现实,普通人还有必要继续存钱吗?
钱存越久越“亏”,可能正在成为现实。
最近的银行利率调整的,让人不知如何是好。
不仅是国有大行存款利率都降到了“1字头”,部分银行的5年期存款的利率甚至也比3年期低了0.35个百分点,开启了“倒挂”模式。
之前某些区域性中小银行才如此,现在部分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也“倒挂”。
如国有大行中,建设银行与工商银行整存整取的存款利率中,5年定期存款利率为1.55%,低于其1.90%的3年定期存款利率。
股份制了银行中,中信银行3年期存款利率1.90%与5年期存款利率1.60%之间存在“倒挂”。招商银行“倒挂”的定存期限更多,甚至出现了“存三年不如存一年”的情况。其“灵动存”存款系列,一年期年利率为1.60%,二年期为1.70%,三年期为1.50%,五年期为1.55%。
城商行中,宁波银行5年定期存款利率为1.85%,而3年定期存款利率最高达2.05%;江苏银行5年定期存款利率则与3年定期存款利率持平,最高均为2.10%。“银行存款期限越长,利率越高”这一规律,开始塌了?还有必要存钱吗?针对以上疑惑,小编特意整了相关性资料,希望能给大家解惑。
一、存款逻辑变了
对银行来说,储户的存款相当于银行的“负债”,调整存款利息,其实是在调整负债结构,从而减轻负担。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随着央行持续推行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市场普遍预计未来利率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因此,银行对于长期资金的需求并不迫切,反而更倾向于降低长期存款利率,减少成本负担。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进一步分析,央行多次下调政策利率,银行负债端成本下降,但贷款需求疲软,银行缺乏长期资产配置动力,从而降低长期存款利率以控制负债成本。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2%,环比下降0.01个百分点,仍低于1.8%的警戒线。 净息差是银行经营管理的“生命线”,而控制负债成本对呵护净息差至关重要。
在这样的压力下,商业银行通过调整存款期限结构,降低长期存款利率,增加低成本存款占比,有助于缓解净息差压力。
二、为什么存款利率会下调
1、缓解息差压力。这种利率“倒挂”现象反映出银行对长期利率下降预期较强。当长期存款利率低于中短期时,很可能意味着银行预判未来存在降息空间。
若银行预期未来利率下降,降低长期存款利率便能提前锁定较低的资金成本,有利于减轻银行负债端成本刚性,缓解息差下行压力。
2、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通过降低存款利率,减少银行的资金成本,进而降低贷款利率,促进企业投资和经济发展,为未来贷款端重定价和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下行打开空间。
3、鼓励居民增加消费和投资。下调存款利率通过降低存款收益,对居民的投资和消费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从而提升经济活力。
三、还有必要存钱吗
存款利率“倒挂”,也给储户们出了一道“难题”。
曾刚表示,对于普通人而言,存款利率“倒挂”将直接影响存款决策。较高的短期存款利率可能促使储户倾向于选择1至3年期存款。但到期后利率可能进一步下降,储户需面临再投资风险。 “普通人在做存款决策时需综合考虑流动性需求与未来利率走势,合理规划资金配置,避免因短期利率诱惑而忽视长期收益的平衡性。”曾刚提示。
靠定期存款“躺赚”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对于普通人来说,存款利率降低意味着存款收益将大幅度减少,如果想获取更高的资产收益,就需要对资产进行更精细的配置规划了。
存款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低利率时代,银行早已调转方向。当“存钱=亏钱”成为共识,中年人必须觉醒:“通胀偷走你的钱,但懒惰会偷走你的人生。” 别再幻想靠存款躺平,巴菲特早就警告:“现金是垃圾,优质资产才是护盾。”时代不会为任何人停留,但认知升级的速度,决定你下半生的财富积累。
写到最后:很多家庭购房后,已经掏空了钱包,面对预算不足的业主,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办理装修贷,来解决装修资金不足的问题。如若大家有装修贷问题,可关注小编继续了解。